2015 “声墟”项目 – 作品设定笔记以及田野工作分析
一)整体结构设定
1)作品核心原则:
• 设计一次完整的新的聆听体验。听觉的再造,与世界的再造,是同一的。重建生活的精神意识。整个展览是一个完整呈现。偏重学术化的。是对围绕声音自我建构的相关问题的讨论。但整体呈现上,偏重剧场。拆解日常声音自我建构中的诸多元素,然后以展览的方式整体呈现。整体上把今天的声音自我,拆成不同部分/命题/问题,然后呈现为关于声音自我。
2)整体声场标准设定:
• 私密式的聆听经验:不是冰冷的,而是充满私人气息,情绪化
• 混合式的聆听经验:视觉,文本,声响,是多媒介的探索。
• 抽象式的聆听经验:不是对客观声响的呈现,而是解读和再造
• 间离式的聆听经验:不是对播放的简单聆听,而是适度制造距离,引发自我反思
3)素材使用原则:
• 人声本身比较容易混杂,不适合同时多轨。
• 尽量少的抽象声响;少的录音素材。少的写作诵读。
• 需要一些根据写作和分析之上的素材加工。除了一些,少做最原始的播放呈现。
4)叙事结构设计:
• 参照阿尔托《与上帝的审判决裂》,写作一个声音评论和虚拟叙事的《声墟》声响写作剧本,讨论声响自我与数字空间,分开数幕完成。
• 主要结构设计:完全按照声音写作和评论的结构来走,我自己的诵读成为关键声音,其他声音素材,成为与我相关的角色,与我互动和对话,以及声响设定。展览的空间,就是一个我缺席但是正在发生的演出。我的缺席,是通过声音的安排来完成的。空间即舞台,可以展示剧本本身,文字,符号等。正式的演出现场,是一个我出席并且扮演多重自我的演出。
5)呈现的核心想法:
• 【声音媒介与自我的关系正在重新定义】:人们正在不断尝试,以声音为媒,重新定义对话,聆听,不断重塑自我,凝视自我,疗愈自我,记录和表达自己,然后不断遗弃,转变和再造。“人们为何录音?如何录音?如何聆听?”
• 【碎片流动声音自我的建构有一系列的特点】:因为声音的大规模私人化记录,留存和传播,自我不再是固定的,而是流动的,碎片的,多样的。艺术家尤其关注,围绕日常物件,亲密关系,角色扮演,心情叙事,情绪游戏,语言练习等,人们正在如何录制,呈现,聆听和对话多样流动的声音自我。艺术家称这些声音自我为“唤醒者,麦骑士,涂鸦客,治疗师,洋语犯,口述癖”等。这些声音自我的塑造,又基于不同的技术介质,呈现出不同的仪式,符号,听觉特征,处理手法,语词结构以及文化含义。
• 【私人化的声音自我构成广阔的公共空间】:在这种大规模出现的声音自我中,私密性向我们敞开。我们正在改变日常声响景观和聆听的涵义,我们也正在改变自我塑造的可能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)田野录音素材基本类型分析
田野素材整理,所指向的声音自我塑造,可以大致分为六类,多个角色。
1.唤醒者:潜意识录音,自我励志,心理暗示等。关于金钱和权力。
2.涂鸦客:短小的情绪化录音,喊叫,表达,小疯癫,图文小游戏等。匿名/隐匿者。日常自我“ME”。面对麦克风,以语言和情绪,涂鸦的自我。日常的疯癫。失序,情绪,混乱。大量剪辑拼贴的片段比如笑声和关键词等;日常草根DJ,精神病系列,吐槽,喃喃自语的失控自我和语言结构等。
3.洋语犯:练习英文等外语的口语录音,课文朗诵等。关于文化的自卑,语词的符号选择,以及变异。
4.操控主/麦骑士:视频女主播,MMORPG类国战游戏的国战指挥。国王,女王。YY上的主播们,国战的指挥者,喊麦控场DJ。
5.治疗师:亲密关系的角色扮演,色气娇喘,日常物件声响录音,多来自二次元文化。ASMR和同人音声两个大类型。日常细碎声响,以及异性的呢喃,都带来听觉和身体的高潮。ASMR (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),中文译名“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”,是一个用于描述感知现象的新词,其特征是:对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或者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颅内、头皮、背部或身体其他范围内产生一种独特的、令人愉悦的刺激感。
6.口述癖:自己或者和朋友一起做的有关日常的叙事记录,心情记录,喃喃自语,匿名吐槽等。青少年私人小电台录音。
__________________